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

《檳榔嶼路誌名》拾遺

檳榔嶼市街華名俗彙錄(序)

南洋各大都市,其街道每條別有華名俗稱,
不特與官定之名不同,抑且與土著俗稱有別
,所以便記憶、易通曉也,非若統治者之欲
表彰其功業,久垂其威望也。南洋華僑人口
以叻嶼甲三州府為最顯著,故其街道之華名
俗稱亦最普遍,星洲街道大小凡二千條,其
華名俗稱雖非每條有之,亦達二成左右。檳
城雖不及星洲之大,顧其街道之華名俗稱,
較之畧無遜色,其市區五百六十條街道,有
華名俗稱者幾達三分之一,由此可知,檳城
華僑之傳統觀念,較星洲為尤甚,殆以其他
宜於居家流動性不及星洲之顯著,因此固有
文化之表現,較他處為易流露。

華僑每喜將一長街,分段以俗名區別之,例
如同一Penang Road(檳榔路)也,其在
吉寧街口曰吊人街,至吉寧巴虱即稱舊腳樞,
及大水溝(Prangin Ditch)處則曰吊橋頭,
再去至交通圈又呼人車釘牌舘,一街而四名;
Beach Street(海邊街)亦然,其在賴德街(Light Street)
至中國街(China Street)曰土庫街,
再去至Chulia Street口為港仔口,
再去至Armenian Street為中街,
再去至亞真街(Acheen St.)口又為緞羅申,
又再去馬來街(Malay Street)口曰打鐵
街,又再去至大水溝曰社尾,一街而六名,
其後三段且復有福建街之名,則一街而七名矣。
吾人若不識其名,即問津亦屬徒然,若聞名而
未究其分段,亦難得其址。惟華名俗稱,閩粵有別,
時代先後,不無變更,若不錄而釋之,不免數典忘祖,
姑以筆劃為序,俾得按索有方。
博雅君子,幸垂鑒焉!

30.12.1960
(許雲樵編《南洋華語俚俗辭典》108~109頁)